次韵唐师善见寄(其二)
总为才疏能忤俗,兼缘兴尽合休官。
空山老死知无补,往代兴亡稍欲刊。
洛下寄书藉黄犬,莼鲈终恐愧张翰。
注释
轩棂:窗户。坛:这里指月光照射下的庭院。
忤俗:不合时宜,不随流俗。
兴亡:指历史的兴衰。
藉黄犬:古代用黄犬送信,比喻书信的传递。
莼鲈:代指家乡的美味,张翰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归乡的故事。
愧张翰: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归隐之心不如张翰强烈。
翻译
回到那几亩小小的田园,清风拂过窗棂,明月照耀着庭院。因为才能有限,难以迎合世俗,再加上兴致已尽,我该辞去官职。
即使在空寂的山中老去,我也明白这无法改变什么,历史的兴衰变迁也想慢慢淡忘。
在洛阳寄出的书信,只能依赖忠诚的黄犬传递,恐怕连莼鲈之思也比不上张翰的归隐之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唐师善见寄(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归来数亩小园宽,风有轩棂月有坛。"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归乡后拥有的一片小天地,是一处既幽雅又宁静的所在。"归来"表明作者结束了外出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数亩小园宽"则说明这是一块不大但足够宽敞的地方。"风有轩棂月有坛"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特色,其中"轩棂"指的是窗棂,即窗户上用木条构成的格子,而"月有坛"则可能是指园中有一个可以赏月的地方,或者是月光洒满了整个园子。
"总为才疏能忤俗,兼缘兴尽合休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看法以及自己选择归隐的原因。"总为才疏能忤俗"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的才能和社会上的常规不符,因此难以在世间获得认可。而"兼缘兴尽合休官"则说明了一种情感耗尽和对仕途生涯感到疲惫的态度,选择了放弃。
"空山老死知无补,往代兴亡稍欲刊。"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兴衰的感慨。"空山老死知无补"意味着即使在深山中终老,也无法留下什么遗产或是成就。而"往代兴亡稍欲刊"则表明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兴亡有一定的思考和记录的愿望。
"洛下寄书藉黄犬,莼鲈终恐愧张翰。"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文学成就不足的自谦之情。"洛下寄书藉黄犬"表明作者通过信件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而使用黄犬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情形。而"莼鲈终恐愧张翰"则是诗人自谦,觉得自己的文学才能无法企及唐代大诗人张翰,从而感到惭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士人在乱世中的无奈选择以及对于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