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文医虎图
仁忘千金躯,手探虎口骨。
兽或复其性,其祸不可测。
驯扰亦何术,贵在道与德。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郭文医虎图》,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一个人物为了获取利益,不惜冒险从猛虎口中取出宝珠的情景,寓言了贪婪和冒险可能导致的危险。"利忘九重渊"象征着人为了利益忘却生死,"珠从龙颔得"则暗示这颗珠子可能非比寻常,带有神秘色彩。
"仁忘千金躯"揭示了主人公为了获取宝珠,甚至不顾自身的安危,"手探虎口骨"形象地刻画出这个惊险的动作。然而,诗人警告说,即使老虎恢复本性,后果将难以预料,暗示这种行为可能唤醒虎的凶猛。
"兽或复其性,其祸不可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潜在风险。最后两句"驯扰亦何术,贵在道与德",诗人指出,真正的驯服之道并不在于技巧,而在于道德和仁义,表达了对道德价值的重视。
整首诗以图中的场景为引,寓言了道德与智慧的重要性,批评了贪婪和冒险的行为,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词语解释
不可的意思:◎ 不可 bùkě(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 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 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从龙的意思:《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后唐 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餘触石文。” 清 戴易 《钓台》诗:“当时赖有从龙彦,却使幽人享太平。”《清史稿·食货志一》:“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者。”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虎口的意思:虎口指的是虎的嘴巴,成语中表示危险、困难的境地。...
金躯的意思:犹金身。 南朝 梁简文帝 《望同泰寺浮图》诗:“意乐开长表,多宝现金躯。”...
九重的意思:(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龙颔的意思: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千金的意思:[释义](1) (名)很多的钱。 (2) (名)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构成]偏正式:千(金 [例句]生了个千金。(作宾语)...
探虎的意思:比喻不畏艰难。 南唐 李中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已能探虎穷《骚》《雅》,又欲囊萤就典坟。”...
驯扰的意思:◎ 驯扰 xùnrǎo[tame] 驯服柔顺...
亦何的意思: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在道的意思:(1).在于正道。《易·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孔颖达 疏:“志在济物,心存公诚,著信在於正道。”(2).谓正在路途之中。《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 唐 孔颖达 疏:“谓既至 豳 地,以为久住之粮,非在道之粮也。”(3).犹在行;内行。《荡寇志》第七五回:“ 丽卿 笑道:‘你却识货。莫非也在道,説与小可听听。’”...
重渊的意思:(1).《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后遂以“重渊”指深渊。 汉 班固 《答宾戏》:“欲从堥敦而度高乎 泰山 ,怀氿滥而测深乎重渊。” 晋 陆机 《文赋》:“於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2).引申为极深极低处。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文学之器﹞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东俯 放光寺 ,如在重渊之下。”...
千金躯的意思:极言身体之宝贵。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一:“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唐 杜甫 《哀王孙》诗:“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善保千金躯,长视同心结。”...
探虎口的意思:比喻深入险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 秦 ,此所谓探虎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