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竹坡归真州
明 · 罗玘
江边飞将猛如虎,手持神臂二石弩。
白叟呼之立少许,立竹之阴不知午。
叟初栽竹栽一母,母生儿孙孙缕缕。
竹知叟恩叟不语,试离竹行数十武。
诳竹无知遂飘举,百里千里析津府。
竹谁灌之畚以土,将有兵士环如堵。
叟前呼之竟何取,叟今疾趋若风雨。
白叟呼之立少许,立竹之阴不知午。
叟初栽竹栽一母,母生儿孙孙缕缕。
竹知叟恩叟不语,试离竹行数十武。
诳竹无知遂飘举,百里千里析津府。
竹谁灌之畚以土,将有兵士环如堵。
叟前呼之竟何取,叟今疾趋若风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与竹林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与竹林分离时的复杂心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的开头“江边飞将猛如虎”,以“飞将”比喻江边的老者,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勇猛和威严。手持“神臂二石弩”,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力量与技艺。接着,“白叟呼之立少许,立竹之阴不知午”,通过老者在竹荫下停留片刻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竹林的依恋之情。
“叟初栽竹栽一母,母生儿孙孙缕缕”,描述了老者最初种下一棵竹子,而后竹子繁衍出众多后代,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竹子对老者的恩情默默无言,老者却在竹林间行走数十步,试图离开,却无法割舍这份情感。
“诳竹无知遂飘举,百里千里析津府”,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想象竹子在老者离开后随风飘扬,甚至飘到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老者对竹林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竹谁灌之畚以土,将有兵士环如堵”,通过询问竹子如何得到灌溉和土壤,暗示了老者对竹林的悉心照料和保护,同时也预示了未来可能的战争威胁。
“叟前呼之竟何取,叟今疾趋若风雨”,最后两句描绘了老者在竹林前呼唤,却不知为何而来的疑惑,以及他迅速离去的急切,体现了他对竹林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外界变化时的无奈与坚持,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