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北平黄公
清 · 陈祖范
孤桐抱高韵,根株半生死。
伐为爨下薪,灰灭分应尔。
幸蒙君子听,惊诧笑相视。
弦以园客丝,徽以九寡珥。
一弹再三叹,危苦不余鄙。
是时帝张乐,铿鋐动宫徵。
此器独渺默,别调寄山水。
峨峨复汤汤,谁不充其耳。
黄金铸子期,夙心固如此。
伐为爨下薪,灰灭分应尔。
幸蒙君子听,惊诧笑相视。
弦以园客丝,徽以九寡珥。
一弹再三叹,危苦不余鄙。
是时帝张乐,铿鋐动宫徵。
此器独渺默,别调寄山水。
峨峨复汤汤,谁不充其耳。
黄金铸子期,夙心固如此。
鉴赏
这首清代陈祖范的《古意呈北平黄公》描绘了一棵孤桐的独特命运和音乐价值。首句“孤桐抱高韵”以孤桐象征高洁之志,虽身处困境,仍保持其独特的韵味。次句“根株半生死”暗示了桐木的生存状态,一半生机勃勃,一半面临枯萎。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孤桐被砍伐的命运,成为炊火之薪,即将灰飞烟灭,但仍有“幸蒙君子听”这一转折,意味着得到知音的理解和欣赏。诗人以琴弦和徽饰来比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弦以园客丝,徽以九寡珥”,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精细与雅致。
“一弹再三叹,危苦不余鄙”表达了弹奏者对孤桐遭遇的感慨,以及对音乐中蕴含的深沉情感的共鸣。在宫廷音乐盛宴中,孤桐制作的乐器显得格外静默,其音调却寄托于山水之间,显得与众不同。
最后两句“峨峨复汤汤,谁不充其耳”形容音乐声势宏大,深入人心,如同黄金般珍贵。诗人以“黄金铸子期”暗喻知音难觅,同时也表达了对黄公这样能欣赏孤桐音乐的君子的敬仰,认为他与古代的知音伯牙有着相似的音乐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孤桐的象征和音乐的描绘,寓言了人世间的沧桑变迁和知音难遇的情感,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