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赏析

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纪功石侧低徊久,谁见听钟独往时。
翰墨于公本馀事,风波当日正孤危。
啸声隔岭如相应,心学逢源了不疑。
曾是两贤枝策地,残生鹿洞可重窥?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纪功石侧低徊久,谁见听钟独往时”,诗人站在纪功石旁,久久徘徊,仿佛在回忆着过去,思考着历史的变迁。这里的“纪功石”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而“听钟独往时”则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前往庐山开先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颔联“翰墨于公本馀事,风波当日正孤危”,通过对比,诗人将历史上的伟人王文成的书法艺术视为其成就之外的“余事”,而将自己置身于“风波当日”的孤危境地中,表达了对王文成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自省。

颈联“啸声隔岭如相应,心学逢源了不疑”,诗人想象着自己的啸声仿佛穿越山岭,与远方的声音相呼应,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肯定。同时,“心学逢源了不疑”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追求的坚定信念。

尾联“曾是两贤枝策地,残生鹿洞可重窥?”诗人以“两贤”指代王文成和自己,将庐山的鹿洞比作他们共同的“策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希望能够再次深入探索这一精神家园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