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高凉推官陈汉臣惠佳什索俚编不可虚辱授之后集古律矣复课数韵语谢之
宋 · 曾丰
太虚生气气生风,风又生声诗在中。
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
形容草木鱼虫意,虽妙犹为堕于艺。
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
句拙莫谢来章工,尚深自养细自融。
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
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
形容草木鱼虫意,虽妙犹为堕于艺。
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
句拙莫谢来章工,尚深自养细自融。
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前人佳作的赞赏以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首联“太虚生气气生风,风又生声诗在中”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生命力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暗示诗人的灵感源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接着,“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强调了内在情感与外在学识的结合,认为诗人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感情,但仍需不断充实学问。
“形容草木鱼虫意,虽妙犹为堕于艺”表明诗人认识到,即使是精细描绘自然万物,如果过于专注于技巧,也可能陷入匠气。他追求的是更高的艺术境界,即“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将诗歌提升到道德教化的层面。
“句拙莫谢来章工,尚深自养细自融”鼓励自己不必过分在意文辞的华丽,而应深入内省,滋养自己的心灵,让作品自然流露。最后两句“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才华的自然流露,认为真正的艺术源自内心,而非外在的雕琢或功利。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前人佳作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提升的艺术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