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舟中望黄山赏析

舟中望黄山

明 · 袁宏道
识面二十年,登临才半次。
濡雨出层岚,未曾留一字。
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
墨潘汗巉岏,数尽他家事。
主人忽沉想,为君搆幽丽。
兀然三四峰,反覆无可记。
孱陵一万家,家家立生翠。
倍远倍高寒,淡冶如秋睡。
昔我登郡楼,微芒见葱髻。
越三峡而南,千里尽平地。
见培塿则喜,何况发姿媚。
见色不见山,此是山三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宏道在舟中远眺黄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

首句“识面二十年,登临才半次”表达了诗人与黄山虽有多年缘分,但实际亲临的机会却不多,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期待交织的情绪。接着,“濡雨出层岚,未曾留一字”描绘了雨后山岚缭绕的景象,仿佛大自然的笔触轻描淡写,未留下任何刻意的痕迹,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山以生命,似乎在嘲笑诗人的造访过于频繁,暗示了诗人对黄山的深厚情感。接下来,“墨潘汗巉岏,数尽他家事”描述了诗人在墨迹中探寻黄山的故事,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黄山的千般风情。

“主人忽沉想,为君搆幽丽”中的“主人”再次指代黄山,表达诗人被黄山的幽美景色深深吸引,陷入沉思。随后,“兀然三四峰,反覆无可记”描绘了黄山的群峰兀立,变化莫测,难以一一记录其美。

“孱陵一万家,家家立生翠”展现了黄山周围村庄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接下来,“倍远倍高寒,淡冶如秋睡”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黄山随着距离的增加,愈发显得高寒而宁静,如同秋天的梦境一般。

“昔我登郡楼,微芒见葱髻”回忆了诗人过去登高远眺黄山的情景,用“微芒见葱髻”形容黄山的轮廓,既细腻又生动。接着,“越三峡而南,千里尽平地”描述了诗人穿越三峡,南行千里,终于见到黄山的广阔平原,表达了对黄山的向往之情。

最后,“见培塿则喜,何况发姿媚”表达了诗人见到小土丘都会感到欣喜,更何况是黄山的美丽景色。而“见色不见山,此是山三昧”则点明了黄山之美的精髓在于其色彩与意境,而非具体的山形,体现了诗人对黄山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