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协律游杭越十韵
唐 · 元稹
去去莫悽悽,馀杭接会稽。
松门天竺寺,花洞若耶溪。
浣渚逢新艳,兰亭识旧题。
山经秦帝望,垒辨越王栖。
江树春常早,城楼月易低。
镜呈湖面出,云叠海潮齐。
章甫官人戴,莼丝姹女提。
长干迎客闹,小市隔烟迷。
纸乱红蓝压,瓯凝碧玉泥。
荆南无抵物,来日为侬携。
松门天竺寺,花洞若耶溪。
浣渚逢新艳,兰亭识旧题。
山经秦帝望,垒辨越王栖。
江树春常早,城楼月易低。
镜呈湖面出,云叠海潮齐。
章甫官人戴,莼丝姹女提。
长干迎客闹,小市隔烟迷。
纸乱红蓝压,瓯凝碧玉泥。
荆南无抵物,来日为侬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去去:离开,离去。莫悽悽:不要太过悲伤。
馀杭:地名,今杭州一带。
会稽:地名,今绍兴一带。
松门:松树环绕的山门。
天竺寺:寺庙名,位于杭州西湖附近。
花洞:形容花开繁盛如洞穴般美丽。
若耶溪:溪流名,位于绍兴,风景秀丽。
浣渚:浣江边,浣指洗涤,渚指水中小块陆地。
新艳:新的美景。
兰亭:地名,以王羲之《兰亭集序》闻名。
旧题:以前留下的题字或诗文。
山经:山脉,此指历史上的名山。
秦帝望:秦始皇眺望之处,传说他曾东巡至此。
垒辨:从古垒遗迹辨别。
越王栖:越王勾践曾经居住或活动的地方。
江树:江边的树木。
春常早:春天来得特别早。
城楼:城墙上的楼阁。
月易低:月亮似乎很快就落下。
镜呈:如镜子般呈现。
湖面出:从湖面升起,可能指日出或月升景象。
云叠:云层堆叠。
海潮齐:与海潮齐高,形容云层之厚或海天一色。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官人:官员或对男子的尊称。
莼丝:莼菜,一种水生植物。
姹女:美丽的女子。
长干:地名,古代南京的一条街巷,此处泛指繁华的街市。
迎客闹:热闹地迎接客人。
小市:小市场。
隔烟迷:被烟雾隔开,显得迷蒙。
纸乱:纸张杂乱。
红蓝:红蓝草,可作染料,此处形容纸张色彩丰富。
压:堆放,压制。
瓯:小碗,此处指茶碗。
碧玉泥:形容茶色如碧玉般温润。
荆南:泛指南方地区,此处可能特指作者所在之地。
抵物:珍贵的物品。
来日:将来,以后。
侬:我,古语自称。
携:携带。
翻译
别离无需太悲伤,余杭之地紧邻着会稽。松林环绕的天竺寺,花朵点缀的若耶溪。
浣江边邂逅新的美景,兰亭处重见旧时题字。
山岭曾是秦帝远眺之处,古垒见证了越王昔日栖息。
江边树木春来格外早,城头月亮总落得很快很低。
湖面如镜般清澈涌现,云层与海潮齐高堆积。
士人戴着章甫之冠,少女提着装满莼菜的篮子。
长干巷热闹迎客,小集市在烟雾中隐约迷离。
各色纸张杂乱堆放,压着红蓝之色,茶杯里碧玉般的茶汤凝固。
荆南之地并无更珍贵之物,他日我将为你携带而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即将启程前往杭州和越地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祝愿。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如“松门天竺寺”、“花洞若耶溪”等,勾勒出一片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同时,诗人还通过历史的回顾,如“山经秦帝望”、“垒辨越王栖”,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在表达情感时,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例如,“江树春常早,城楼月易低”两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隐含着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怀。而“章甫官人戴,莼丝姹女提”则是通过古代美好的传说,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