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按察胡大使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
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
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
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
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
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
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
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
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
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
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
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
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
鉴赏
这首诗是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所作的《上按察胡大使》。诗中表达了对胡大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
首先,诗人以“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开篇,表达了自己未能早生,与朱熹(朱紫阳)同时代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朱熹的影响深远。接着,“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说明自己虽然生活在离朱熹不远的时代,但仍然能感受到他的学术影响。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赞扬了朱熹在理学上的贡献,认为他与周敦颐、程颢、程颐等先贤有着传承关系。接下来,“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强调了朱熹的学问不仅理论丰富,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如同船只引导人们前行。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表达了对过去大师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接着,“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提到紫山(可能指朱熹)是杰出的人物,在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指出皇帝担忧浙右地区的民众生活,期待胡大使能够主持公正,解决民生问题。最后,“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强调了道德和理想不应受地域限制,只要实现目标,就能发挥同等的力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表明诗人作为学生,有幸进入绣衣堂学习,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接着,“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描绘了当时社会民生凋敝的状况,比喻人民如同疾病缠身,深陷困境。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表达了对官员贪污行为的批评,指出他们不仅不顾百姓安危,甚至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最后,“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呼吁胡大使能够关注民生,恢复古代的清明风气,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