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中丞北斋
唐 · 郑巢
湖近草侵庭,秋来道兴生。
寒潮添井味,远漏带松声。
放卷听泉坐,寻僧踏雪行。
何年各无事,高论宿青城。
寒潮添井味,远漏带松声。
放卷听泉坐,寻僧踏雪行。
何年各无事,高论宿青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湖近:湖边靠近。草侵庭:草地侵入庭院。
秋来:秋季来临。
道兴生:对道的兴趣产生。
寒潮:寒冷的潮汐。
添井味:增加井水的味道。
远漏:远处的报时钟声。
带松声:带有松林的声音。
放卷:展开书卷。
听泉坐:静坐听泉。
寻僧:寻找僧侣。
踏雪行:踏雪前行。
何年:何时。
各无事:各自没有烦忧。
高论:深入的讨论。
宿青城:在青城山过夜。
翻译
湖边草地渐渐蔓延到庭院,秋天来临,我心中对道的兴趣油然而生。寒冷的潮水带来了井水特有的味道,远处的钟声伴随着松林的低语。
我摊开书卷,静坐聆听泉水声,踏着雪花寻找僧人交谈。
何时我们都能无忧无虑,一起在青城山中畅谈高深的见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湖近草侵庭,秋来道兴生”写出了湖水附近的草木渐渐蔓延至庭院,秋天到来时自然之道更加生机勃勃,这里“道”指的是自然界的规律和诗人内心的寄托。接下来的“寒潮添井味,远漏带松声”则是描写了清晨的井水因寒冷而更具韵味,远处的滴水声与松林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中间两句“放卷听泉坐,寻僧踏雪行”展示了诗人放下书卷,与泉水为伴,或是在寻找隐居的僧侣时踩过积雪的场景,这些都是诗人追求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何年各无事,高论宿青城”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遗迹的怀念和探讨,这里的“高论”可能是指在高处或高阁中与友人讨论古今之事,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的学术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