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三)赏析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三)

宋 · 陈与义
镜中无复故人怜,却愧谋生后计然。
叔夜本非堪作吏,元龙今悔不求田。
怀亲更值薪如桂,作客重看栗过拳。
万事巧违高枕卧,忧来一夕费三迁。

注释

故人:旧日的朋友。
谋生后计然:指在谋生之后才意识到的道理。
叔夜:指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著名文士。
元龙:指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名士。
薪如桂:形容柴火珍贵,如桂木一般。
栗过拳:栗子大过拳头,形容栗子硕大。
高枕卧:安稳地躺着。
三迁:形容辗转反侧多次。

翻译

镜子中已不再有旧日知己怜爱,我深感惭愧在谋生后才明白道理。
像嵇康本不适合做官吏,陈登如今也后悔没有早些归隐田园。
怀念亲人时柴火如同贵桂,作客他乡又见栗子大过拳头。
世间万事总与愿望相违,忧虑缠身让我一夜难眠,辗转反侧三次之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题目为《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三)》。诗人通过镜中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他感叹镜中的自己不再被故人怜爱,感到在谋生计策上的失策,暗示了仕途的不如意。诗人提到嵇康不适合做官,又追悔当初没有像刘备那样选择归隐田园。家庭贫困,柴火昂贵,诗人身处异乡,看到栗子小如拳头,生活艰辛。最后,他感慨万分,即使有高枕无忧的愿望,忧虑之事仍让他辗转反侧,一夜之间多次变换睡姿,体现了内心的焦虑和愁苦。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