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六和(其二)赏析

六和(其二)

宋 · 刘克庄
范老登科犹别姓,余公应举亦更名。
人心何止矛般险,世道于今砥似平。
到了赭衣同适市,知它白棓欲谁坑。
云端别有冥冥翼,不受虚弦浪箭惊。

注释

范老:指范姓老人。
登科:科举及第。
犹:仍然。
别姓:改换姓氏。
余公:指余姓人士。
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亦:也。
更名:更换名字。
人心:人心的险恶。
矛般险:像矛一样尖锐。
砥似平:如同磨刀石般平坦。
赭衣:囚犯的衣服。
适市:混迹于市场。
白棓:古代刑具。
坑:目标。
云端:高远的天空。
冥冥翼:无形的翅膀。
虚弦:空洞的箭矢。
浪箭:随意的箭矢。

翻译

范老在科举中还改换了姓氏,余公应试时也更换了名字。
人心的险恶岂止像矛一样尖锐,如今世道却如同磨刀石般平坦无奇。
同样身着囚衣的人们混迹于市场,不知哪位会成为白棓(刑具)的目标。
在云端之上,似乎隐藏着一双无形的翅膀,不会被虚妄的箭矢所惊扰。

鉴赏

诗中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科举制度的深刻认识和批判。首句“范老登科犹别姓”指的是人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需要改变自己的姓氏以示区分,暗含对功名利禄追逐的讽刺。紧接着,“余公应举亦更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第三句“人心何止矛般险”,以尖锐的矛比喻人心险恶,揭示了科场中的激烈竞争和尔虞。第四句“世道于今砥似平”则用砥石比喻社会现实,看似平坦无波,实际上充满了斗争和不公。

至于最后两句,“到了赭衣同适市,知它白棓欲谁坑”,诗人指出了即便是那些身着官服的人,在市场上也难免被算计的困境。这里的“赭衣”象征着官职,而“白棓”则暗示着贿赂和不正之风。最后一句“云端别有冥冥翼,不受虚弦浪箭惊”,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愿意像云间的鸟儿一般,拥有真正自由翱翔的能力,而不是受到无谓的干扰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