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圆鉴上人游天台
唐 · 李郢
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西岭:指西岭山脉。草堂:诗人曾居住的草堂。
瓶锡:携带的水瓶和锡杖,象征出家修行。
天台:浙江天台山,佛教名山。
海寺:海边的寺庙。
潮至:潮水涨潮。
日宴:白天的宴会,此处指日间生活。
乞食:讨饭,指僧人化缘。
华顶:华顶山的山顶。
夜寒:夜晚的寒冷。
孤月:孤独的月亮。
石桥:秋天的石桥。
灵溪:灵溪,地名。
道者:修道之人,可能指道士或僧人。
阴洞:阴暗的山洞。
竹室:竹子建造的房屋。
翻译
西岭草堂的生活挽留不住我,独自带着水瓶和锡杖前往天台山。在霜冻清冷的海寺中,我听见潮水涌来,白天在江边船上讨饭后返回。
华顶山夜晚寒冷,孤月落下,秋天的石桥尽头,一位僧人独自走来。
在灵溪路上遇见了道者,幽深的山洞里,竹屋悄然打开。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清贫自足、寂寥孤独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
"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 这两句通过“西岭草堂”这个特定的地名,点明了诗人与僧人的告别场所,同时也暗示了这次别离的突然和仓促。"独携瓶锡"则描绘出僧人行走的孤独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这两句诗,通过“霜清海寺”和“日宴江船”,勾勒出僧人行脚的艰辛与孤寂,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闻潮至"则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而"乞食回"则显示了僧人的清贫生活和对佛法的坚持。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这两句诗,通过“华顶夜寒”和“石桥秋尽”,营造出一个深邃幽静、人迹罕至的氛围。“孤月落”则增添了一份寂寥与冷清,而“一僧来”则再次强化了僧人的孤独形象。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这两句诗,通过“灵溪道者”和“阴洞泠泠”,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色。“相逢处”则暗示了僧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而“竹室开”则展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然物外、寂寥自得的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