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其一)
宋 · 袁说友
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
谁欤帛米谋,困此刍狗迹。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笔力。
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
谁欤帛米谋,困此刍狗迹。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笔力。
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
注释
虚名:名誉或声望。误:误导。
壮夫:有抱负的人。
黄金:财富。
变颜色:失去原有的光泽。
谁欤:是谁呢。
帛米:衣食,生活必需品。
谋:筹划,谋生。
困:陷入困境。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的草扎的狗,比喻地位卑微。
安和:安宁和平静。
一榻上:在床上,指休息或闲暇时光。
精神:精力。
馀:剩余,多余的。
笔力:写作或绘画的能力。
造之深:深入研究或探索。
剧谈:热烈的交谈。
忘漏刻:忘记时间的流逝。
翻译
虚名往往会误导壮志之人,黄金也会随着时间失去光泽。是谁在为衣食奔波,困于如同草狗般的卑微生活。
在和平宁静的时刻,精神饱满之余仍有创作的笔力。
我渴望深入探索,沉浸在热烈的交谈中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题为《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虚名与物质追求的反思,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可能误导了壮志男儿,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世俗,如同黄金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诗人质疑是谁在为日常生活的琐事操劳,以至于连像萧千岩这样的高人也陷入了平凡的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他能集中精神,笔力犹存,甚至在深入思考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表明他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厚的热情和投入,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深化自己的见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揭示了名利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袁说友通过和韵的形式,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