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川无竭并送所撰旃檀林记二首(其二)
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
更饶曼倩三冬学,未抵天龙一指禅。
丝尽茧成终有日,与公同作老蚕眠。
翻译
曾在简陋的灯下结缘读书,书籍被虫蛀淹没岁月无从计数。左邻右舍探寻深奥的知识宝藏,南方的方言和北方的碑刻询问奇异的雕刻。
即使有曼倩那样的勤奋学习,也比不上天龙大师的一点禅意。
蚕丝虽尽茧成之时终将来临,愿与您一同老去,如老蚕共眠
注释
曾:曾经。短檠:简陋的灯。
埋没:被淹没。
书蟫:书籍上的虫子。
左郁右邻:周围的邻居。
奥藏:深奥的知识。
南浯北峄:南方和北方的语言文化。
奇镌:奇异的雕刻。
曼倩:古人名,这里泛指勤奋学习的人。
三冬学:长期刻苦学习。
天龙一指禅:天龙大师的禅学智慧。
丝尽茧成:比喻生命的尽头。
老蚕眠:老蚕进入休眠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次韵寄川无竭并送所撰旃檀林记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精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才华。
“多生曾结短檠缘,埋没书蟫不记年。” 这两句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事物更迭的感慨。这里的“短檠”指的是古代书籍的装帧,而“书蟫”则是书页上因年久而生的虫子。这两词巧妙地映射出诗人对于知识积累和传承的关注。
“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间探求古今智慧的景象。其中,“左郁右邻”指的是书籍旁边或附近的位置,而“奥藏”则是深藏不露的宝贵知识;“南浯北峄”则可能是某处地名,借以表达诗人广泛求索的行为;最后,“奇镌”意指非凡的刻画或雕文,这里用来比喻难得一见的智慧结晶。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探索精神的图景。
“更饶曼倩三冬学,未抵天龙一指禅。”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和学习的执着与坚持。“曼倩”是《易经》中的一个词汇,意为变化无常,而这里用来形容学习之道广大且深奥;“三冬学”则指的是连续数年的刻苦攻读;“未抵天龙一指禅”则借助了佛教禅宗的一指禅(即直接以手指点化万法,示人直指真如的修行法门)来比喻诗人对最高境界的追求。
最后,“丝尽茧成终有日,与公同作老蚕眠。” 这两句通过织网的蜘蛛与时光流逝之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和创造之间关系的感悟。这里“茧”是指蛛网,而“茧成”则意味着网络的完成;“终有日”预示着某种结果或成就的到来;“与公同作老蚕眠”则是一种对友情长存和共同岁月静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修炼和时光的深刻体悟,以及他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