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砚山诗赏析

砚山诗

元 · 揭傒斯
何年灵壁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
峰峰相向如削铁,祝融紫盖前后列。
东南一泓尤可爱,白昼玄云生霮䨴。
在唐已著群玉赋,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台澒洞云海连,戴氏藏之馀百年。
护持不涴权贵手,离乱独与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书招之若还家。
阴崖洞壑寒谽谺,宛转细路通褒斜。
昆崙蓬莱与方壶,坐卧相对神仙居。
硬黄从写《黄庭》帖,汗青或抄《鸿宝》书。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随秋草。
愿君谷神长不老,净几明窗永相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名为“砚山”的奇石,其形态独特,体积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这块石中的五十五座山峰比作削铁般的尖锐,且排列有序,仿佛是自然界的巧夺天工之作。特别提到其中一座山峰尤为可爱,即使在白日也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玄云,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诗人追溯了这块砚山的历史,提到它在唐代就已经闻名遐迩,并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进入宋代,更是得到了元章等人的推崇。它曾被收藏于天台山,历经百年风雨,始终保持着其纯净与完整,未被权贵所玷污。诗人想象着,如果这块砚山能被天上的真人以紫霞为舟,通过书信邀请,或许能够成为神仙的居所,与昆仑、蓬莱、方壶等仙境相邻,享受着神仙般的生活。

诗人还提到了这块砚山的用途,不仅可以用作书写《黄庭》这样的道家经典,还能抄录《鸿宝》这样的珍贵书籍。即便是在动荡的时代,秦淮河畔的金陵道上,这块砚山也幸免于难,没有随秋草一同凋零。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块砚山的珍视之情,希望它能与自己一同度过岁月,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砚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