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虏中纪事赏析

虏中纪事

宋 · 苏颂
夷俗华风事事违,矫情随物动非宜。
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
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
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

拼音版原文

huáfēngshìshìwéijiǎoqíngsuídòngfēi

xīngshānyáoshànchángjiēbiànfánshēngyīntīngbēi

shāmèikànzhūhuǒxūnrǎnchéng

退tuìzhīnánshíyóuchéngyǒngruòdàoqiónghuānggèngfèi

注释

夷俗:异族的风俗。
华风:华夏的风尚。
违:违背。
矫情:勉强的情绪。
随物:顺从外物。
腥膻:指不洁净或不新鲜的食物。
肴膳:菜肴。
繁促:嘈杂快速。
悲:悲哀。
沙昧:昏暗不明。
目看:眼睛所见。
朱似碧:红色像绿色。
火熏:被火熏染。
退之:指韩愈。
南食:南方的食物。
成咏:写成诗歌。
穷荒:荒凉之地。
更费辞:难以用言语表达。

翻译

异族习俗与华夏风尚处处相悖,勉强附和世俗并不合适。
各种腥膻的食物都尝试过,嘈杂的声音听了让人感到悲哀。
在昏暗中,红色看起来像绿色,火焰熏染使白衣变黑。
韩愈即使在南方吃到普通食物也能写出诗篇,但如果到了荒凉之地,恐怕连言语都无法表达内心的感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虏中纪事》,通过对异族风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身处异域的观察和感受。首句"夷俗华风事事违"开门见山,点明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接下来的两句"矫情随物动非宜,腥膻肴膳尝皆遍",表达了对异族饮食习惯的不适应,以及对自己被迫接受的无奈。

"繁促声音听自悲",通过描述嘈杂的声音,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色彩的变化象征着心情的阴暗。

最后两句"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引用韩愈(字退之)的典故,表达即使在艰难环境中,诗人仍试图以诗文记录所见所感,但到了更为荒凉之地,恐怕连言语都无法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域的体验,既有对新环境的不适,也有对故乡文化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