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翁卷书斋
宋 · 徐照
一山秋色同谁看,又复相寻出郭来。
邻竹种成高碍月,井泉汲少近生苔。
忽惊寒事砧初动,不辨晨光户尽开。
君爱苦吟吾喜听,世人谁更重清才。
邻竹种成高碍月,井泉汲少近生苔。
忽惊寒事砧初动,不辨晨光户尽开。
君爱苦吟吾喜听,世人谁更重清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秋色:秋天的景色。相寻:寻找对方。
郭:城郭,城墙外面。
碍月:竹子长得高,挡住月光。
砧初动:寒露打在石砧上的声音。
晨光:早晨的阳光。
苦吟:深沉、深情的吟咏。
清才:清雅的才华。
翻译
秋天的美景与谁共享,我又出门寻找你的踪迹。邻居竹林已长高,月光都被遮挡,打水少了人迹,井边青苔滋生。
忽然听到寒露打在砧板上的声音,早晨的光线朦胧,家家户户的门都已打开。
你喜爱苦涩的诗吟,我却喜欢聆听,这世上还有谁能像我们一样看重清雅的才华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的《宿翁卷书斋》,描绘了秋天山中书斋的静谧与孤寂,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交流。首句“一山秋色同谁看”,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美景无人共享的感慨。接着,“又复相寻出郭来”写出了诗人特意来访友人,共赏秋色的情景。
“邻竹种成高碍月,井泉汲少近生苔”两句,通过描绘竹林高耸入云、井泉边青苔滋生的细节,展现了书斋环境的清幽和岁月的痕迹。诗人运用“寒事砧初动”暗示季节转换,秋意渐浓,而“晨光户尽开”则描绘了清晨的宁静。
最后两句“君爱苦吟吾喜听,世人谁更重清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刻苦吟诗的欣赏,认为这种才华在世俗中难觅,流露出对清雅之才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深厚。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