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其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兹辰何太喜,久雨见红日。
当其阴晦时,日未尝不出。
有物苦障之,云雾暗如漆。
谗夫蔽天明,忽去巷伯嫉。
泥污后土乾,归路赁驴匹。
山中可酿酒,自舂元亮秫。
预量小儿孙,时索梨与栗。
茅檐得霜晴,炙背阅书帙。
当其阴晦时,日未尝不出。
有物苦障之,云雾暗如漆。
谗夫蔽天明,忽去巷伯嫉。
泥污后土乾,归路赁驴匹。
山中可酿酒,自舂元亮秫。
预量小儿孙,时索梨与栗。
茅檐得霜晴,炙背阅书帙。
注释
兹辰:今日。何太喜:为何如此欢喜。
久雨:长时间下雨。
红日:太阳。
阴晦:阴沉。
日未尝不出:太阳未曾缺席。
有物:有个东西。
云雾:云雾。
暗如漆:黑得像漆。
谗夫:小人。
蔽天明:蒙蔽光明。
巷伯:巷尾之人。
泥污:雨后的泥土。
后土乾:泥土干涸。
赁:租借。
元亮秫:陶渊明喜欢的秫米。
预量:预先计算。
小儿孙:孙子们。
梨与栗:梨和栗子。
茅檐:茅屋。
炙背:晒太阳。
书帙:书籍。
翻译
今日为何如此欢喜,久雨之后终于见到太阳。即使在阴沉的日子,太阳也未曾缺席。
有个东西极力阻挡,那就是浓厚的云雾,黑得像漆。
小人蒙蔽了光明,嫉妒之心如同巷尾之人突然出现。
雨后的泥土干涸,回家的路上租借了驴子代步。
山中可以酿造美酒,我自己舂米做陶渊明喜欢的秫米酒。
预先为孙子们计算,时常要他们摘梨和栗子。
茅屋在霜后晴朗,我晒着太阳阅读书籍。
鉴赏
兹辰何太喜,久雨见红日。这两句描绘了一场长久的阴雨之后,终于看到阳光破晓的情景。诗人用“太喜”二字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界变化的赞美。
当其阴晦时,日未尝不出。这两句从哲理的角度出发,强调即便在最阴霾的时刻,太阳仍旧存在,只是被云雾所遮蔽。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信念。
有物苦障之,云雾暗如漆。这两句具体描写了天气变化时云雾如何遮挡住太阳,使得光线无法透过。以“暗如漆”形容云雾的浓密度,生动地展现出阴霾天气的模样。
谗夫蔽天明,忽去巷伯嫉。这两句则是借景抒情,用比喻的手法将人间的不公和嫉妒心态与自然界相比较。诗人通过“谗夫”和“巷伯嫉”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感受。
泥污后土乾,归路赁驴匹。这两句描绘了雨后泥泞不堪的情景,以及人们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买卖劳役动物的情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贫困和劳苦。
山中可酿酒,自舂元亮秫。这两句转换了语境,描述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情景。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即使是简单的农活,如酿酒,也能体现出诗人的闲适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预量小儿孙,时索梨与栗。最后两句则是展望未来,对后代有所寄托。诗人通过“小儿孙”和果实(梨与栗)的形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祝愿。
茅檐得霜晴,炙背阅书帙。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的读书环境。诗人在寒冷的天气中,依然能够安心阅读,这不仅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专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其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