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亡伯母同安县君杨氏挽词赏析

亡伯母同安县君杨氏挽词

宋 · 苏辙
德盛诸杨族,贤宜伯父家。
周姜职蘋藻,歜母事桑麻。
大邑移封近,阴堂去日赊。
空馀镜奁在,时出旧笄珈。

拼音版原文

shèngzhūyángxiánbǎijiā

zhōujiāngzhípíngzǎochùshìsāng

fēngjìnyīntángshē

kōngjìngliánzàishíchūjiùjiā

注释

德盛:品德高尚。
诸杨族:杨氏家族。
贤:贤能。
伯父家:家族中的长者。
周姜:古代女子名,此处象征贤妻。
职:担任。
蘋藻:水草,象征清洁或祭祀。
歜母:歜,人名,此处指歜的母亲。
事:从事。
大邑:大城。
移封:迁移封地。
近:靠近。
阴堂:指墓地或祠堂。
去日赊:离世的日子渐行渐远。
空馀:只剩。
镜奁:装镜子的小盒子。
旧笄珈:旧发簪和头饰。

翻译

德行昌盛的杨氏家族,伯父家中出了贤人。
周姜如同管理水草的官员,歜母则操持着农事。
家族封地迁徙到大城附近,母亲离世的日子渐行渐远。
只剩下镜子和发簪留存,不时唤起对过去的回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他的伯母杨氏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亡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首先赞美了杨氏家族的美德和她的贤良,将她比作周朝姜太公的职责在于管理祭祀中的蘋藻,暗示其在家中的重要地位和品德高尚。接着提到杨氏操持家务,勤劳如歜母(古代孝女),种植桑麻,体现了她的辛劳和贤惠。

诗人还提及杨氏曾居住的大邑因她的封赏而变得亲近,但随着她的离世,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阴堂(指家庭)显得格外寂静,暗示了家人的悲痛。最后,诗人以家中留存的镜奁和旧笄珈(饰品)作为物证,寄托对逝者的思念,这些日常用品见证了杨氏生前的点滴。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杨氏的一生,展现了她的贤德与家庭的温馨,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