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晚步
荻花明翠渚,云叶散华天。
水冽含霜气,山青带暮烟。
正逢同稼日,春酒兴相牵。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繗的《川上晚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傍晚散步图景。首句“野步斜阳外”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夕阳西下,诗人独自漫步于野外。接下来的“逶迤度广廛”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地穿行于宽阔的市井之间。
“荻花明翠渚”描绘了沿途见到的美景,翠绿的洲渚上,白色的荻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明亮,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和生动感。而“云叶散华天”则进一步渲染了天空的景象,云朵飘散,如同花朵撒落天际,给人以开阔而宁静的感受。
“水冽含霜气”写出了夜晚即将来临前水面上的寒意,透露出一丝凉意,而“山青带暮烟”则描绘了远处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缭绕的轻烟更添了几分神秘和静谧。
最后两句“正逢同稼日,春酒兴相牵”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春耕时节,被春酒的醇香所吸引,引发了饮酒作乐的兴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淡泊而闲适的生活态度。
词语解释
春酒的意思:◎ 春酒 chūnjiǔ[wine brewed in spring] 春季酿制的或春季酿成的酒;也指民间习俗,春节时宴请亲友叫吃春酒...
含霜的意思:(1).犹凝霜;带霜。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唐 李峤 《钟》诗:“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2).形容白亮如霜。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霽雪锋含霜。”...
酒兴的意思:◎ 酒兴 jiǔxìng[drinking zest] 喝酒的兴致酒兴正酣...
暮烟的意思: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龄 《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前蜀 韦庄 《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 靖 ,暮烟四合矣。”见“ 暮烟 ”。...
散华的意思:(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无量寿经》卷下:“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华”。华,花。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序品》:“佛赴缘作散华贯华两説,结集者按説传之,论者依经申之。”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序品之二》:“一者随国法不同,如 震旦 有序铭之文, 天竺 有散华贯华之説也。”...
霜气的意思:(1).刺骨的寒气。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钱振伦 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 孟郊 《秋怀》诗:“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 清 郑燮 《弘量上人精舍》诗:“残月半天霜气重,晓鐘鸡唱满 东湖 。”(2).喻刚正威肃之气。《南史·陆慧晓传》:“ 王思远 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 唐 孟郊 《投赠张端公》诗:“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宋 苏轼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柏臺霜气夜...
逶迤的意思:◎ 逶迤 wēiyí[winding;meandering]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山路逶迤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长征》...
斜阳的意思:◎ 斜阳 xiéyáng[setting sun]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野步的意思:野外散步。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四:“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宋 陆游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诗之六:“乌桕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 蔡有守 《薄莫》诗:“松径抱山延野步,梧江凿空接天流。”...
云叶的意思:(1).犹云片,云朵。 南朝 陈 张正见 《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 唐 杜甫 崔彧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仇兆鳌 注:“ 陆机 《云赋》:金柯分,玉叶散。” 宋 范成大 《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之一:“风花秋黯淡,云叶雨连绵。”(2).浓密的叶子。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3).木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