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日
宋 · 苏辙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正月十六日》。诗人通过描绘上元节(元宵节)过后的情景,展现了节日热闹后的宁静与转变。首句"上元已过欲收灯",写出了元宵节过后,华灯初息,人们开始回归日常的景象。"城郭游人一倍增"则回忆了节日时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运用比喻,将尘土比喻为雾,月光比作冰,形象地描绘出尘世的喧嚣与月夜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感叹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说自己虽然曾经奔波于世,如今却只能在庵中做一名寂定的僧人,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现世生活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描绘了夜深人静后,滴水声稀疏,灯火微弱,天空清澈如洗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归于寂静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