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松江陆龟蒙处士
唐 · 齐己
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
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
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
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
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
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
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卷:形容读书很多。功何用:有什么用处。
徒称:空有其名。
处士:未做官的读书人,隐士。
闲欹:悠闲地倚靠。
太湖石:中国园林中常用的石头,此处代指优雅的环境。
醉听:酒醉中聆听。
洞庭秋:洞庭湖的秋色,泛指秋天的景致。
道在:真理、道理存在。
谁开口:谁先说出来。
诗成:诗作完成。
自点头:自然会得到认可,表示赞同。
中间:当中,期间。
欲相访:想要去拜访。
寻便:随即,打算。
阻戈矛:被战争或冲突所阻挡,戈矛象征武力冲突。
翻译
读万卷书有何用,空有处士之名无所作为。闲来倚靠在太湖石上,酒醉中聆听洞庭湖边的秋声。
道理深刻谁能率先言明,诗作完成自然赢得赞许。
本想中间去拜访你,却因战乱阻碍难以前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处士的悠闲生活和超脱世俗的心境。"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表明尽管有许多书籍,但对于处士来说,这些知识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只是闲暇时刻的消遣。"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则写出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享受闲适生活,倾听秋天的声音而沉醉其中。
"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显示了诗人的自信和创作的自然流露,不需他人指点,诗歌如同内心的流淌,自然而然。"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则表达了虽然想要与朋友交流,但却因为种种障碍而不能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友情以及自由生活的独特看法。同时,也体现出唐代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