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三首(其一)
明 · 孙承恩
帝锡丰年兆,春乘雪意来。
花明禧圣院,琼积望仙台。
飒沓来无尽,氤氲扫不开。
九重昭泰象,万室仰尧阶。
花明禧圣院,琼积望仙台。
飒沓来无尽,氤氲扫不开。
九重昭泰象,万室仰尧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场瑞雪,诗人孙承恩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之美与祥瑞之兆。首句“帝锡丰年兆”,开篇即点明了这场雪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之情。接着,“春乘雪意来”一句,巧妙地将季节与自然现象相连,赋予了雪以生命力,仿佛它带着春天的气息而来。
“花明禧圣院,琼积望仙台”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雪花比作琼玉,不仅描绘了雪景的洁白与美丽,也寄托了对圣人与仙界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圣院”和“仙台”的描述,增添了诗作的神圣与超凡脱俗之感。
“飒沓来无尽,氤氲扫不开”则进一步渲染了雪势之大,雪花纷飞,连绵不绝,仿佛天地间都被这股力量所笼罩。这里的“无尽”与“氤氲”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强调了这场雪的壮观与持久,而“扫不开”则形象地表现了雪的厚重与密集。
最后,“九重昭泰象,万室仰尧阶”两句,将自然景象与政治象征相结合,暗示了这场瑞雪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其中,“九重”代表皇宫,暗指皇帝;“泰象”意味着太平盛世;“万室”形容百姓众多;“尧阶”则是对古代贤君的赞誉,整体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治国有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深切期盼,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