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觯僧会
明 · 胡奎
天目之山自西来,群龙回绕青莲台。
千年翠气郁不散,化成楼阁重重开。
上人自是僧中宝,黄鹤峰前坐来好。
天风吹动杂花林,山色溪声谈未了。
昨者凤凰衔紫泥,潮音却渡海门西。
海门月照白毫相,浊水倒影澄摩尼。
我亦前身许玄度,半生颇有烟霞趣。
夜来八万四千言,笑对黄花独无语。
千年翠气郁不散,化成楼阁重重开。
上人自是僧中宝,黄鹤峰前坐来好。
天风吹动杂花林,山色溪声谈未了。
昨者凤凰衔紫泥,潮音却渡海门西。
海门月照白毫相,浊水倒影澄摩尼。
我亦前身许玄度,半生颇有烟霞趣。
夜来八万四千言,笑对黄花独无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景图,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诗中的“天目之山”、“群龙回绕”、“千年翠气”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充满灵性的氛围。山中楼阁的层层展开,仿佛是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人自是僧中宝,黄鹤峰前坐来好”,不仅赞美了高僧的非凡气质,也暗示了他在山中静坐修行的宁静与祥和。随后的“天风吹动杂花林,山色溪声谈未了”,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风、花、山、水,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画面。
“昨者凤凰衔紫泥,潮音却渡海门西”,这一句运用了凤凰和潮音的意象,象征着吉祥与美好的传递,同时也暗示了某种超越世俗的智慧或启示。而“海门月照白毫相,浊水倒影澄摩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境界,月光下的海门、清澈的倒影,都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最后,“我亦前身许玄度,半生颇有烟霞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世的追忆以及对烟霞生活(即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夜来八万四千言,笑对黄花独无语”,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面对黄花时的沉思与宁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