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过觉生寺观华严钟庭中盘松亦数百年物也戊午九日节庵招集其下赏析

过觉生寺观华严钟庭中盘松亦数百年物也戊午九日节庵招集其下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万寿移来永乐钟,铸金年恐后庭松。
曾陪髯叟作重九,不扣禅扃经十冬。
古绿千钗相映带,洪涛一杵互撞舂。
未随估舶沧瀛去,请雨香花久失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觉生寺中古钟与盘松的感慨。首句“万寿移来永乐钟”,以“万寿”和“永乐”两个词组,点明了钟的历史悠久,以及它可能与皇家或庆典相关联的背景。接着,“铸金年恐后庭松”一句,将钟与松并提,通过时间的对比,暗示了钟的铸造年代可能早于松树的生长年代,表现出自然与人工制品之间的时间差异。

“曾陪髯叟作重九”一句,引入了历史人物,通过“髯叟”这一形象,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人文色彩。“不扣禅扃经十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宗教的联系,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禅宗文化的尊重。

“古绿千钗相映带,洪涛一杵互撞舂”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将古钟比作“千钗”,与“洪涛”相对照,描绘出钟声在空气中回荡的壮观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深远。

最后,“未随估舶沧瀛去,请雨香花久失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传承的担忧,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估舶,意指商船,此处暗含了对自然环境变化和文明交流的思考;“请雨香花久失供”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文化活动逐渐消失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钟和盘松的描写,展现了对历史、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