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又赋(其一)赏析

又赋(其一)

宋 · 文天祥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

注释

一病:生病。
忽:突然。
两月:两个月。
蓬头:形容头发散乱。
夏涉秋:从夏天到秋天。
形羸:身体瘦弱。
心自壮:内心坚强。
手弱:手无力。
笔仍遒:笔力仍然强劲。
昨夜:昨晚。
灯如喜:灯火带来喜悦。
今宵:今夜。
蝶莫愁:蝴蝶也不要忧虑。
问谁:询问何人。
驱五疟:驱赶五种疟疾。
五穷:贫困的五个困境。
谋:对抗,应对。

翻译

我突然病了两个月,从夏天进入了秋天。
身体瘦弱但内心依旧坚强,手虽无力但笔力依然强劲。
昨晚灯火仿佛带来了喜悦,今夜蝴蝶也不要再担忧。
询问谁能驱赶五种疟疾,我正与贫困的五个困境相抗衡。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通过对比病中体验与健康时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在疾病中的流逝,以及季节的更迭,从而反映出诗人因病所感受到的时光飞逝和身心的虚弱。

"形羸心自壮,手弱笔仍遒。" 诗人的身体虽然因为病痛而变得瘦弱,但他的心志依然坚定不移;尽管手臂无力,但握笔写作的动作依旧有力,这表明了诗人内在精神的力量。

"昨夜灯如喜,今宵蝶莫愁。" 这两句通过对比昨晚和今夜的心情变化,传达了一种从烦恼到平静的心理过程。昔日忧虑,如同灯火般明亮,而今夜则如同蝶舞一般无忧。

"问谁驱五疟,正与五穷谋。" 最后两句诗人自问,谁能消除心中的烦恼和困扰?并表达了他正在筹划如何解救国家的危难,这里的“五疟”比喻国之深疾,“五穷”则指国家多方面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健康与病痛、强弱变化的描写,展现了文天祥在宋末动乱时期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形象,以及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