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弃妇怨赏析

弃妇怨

明 · 王鏊
妾命薄,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玉颜自昔误主恩,得奉馀光侍帷幄。
兔丝横倒附青松,岂谓青松久难托。
前时糟与糠,妾与君同怡。
今日粱与肉,知君惟对谁。
君如大江水,妾如水底石。
江水日夜流不回,石抵狂澜终不易。
哭城城亦圮,洒竹竹亦斑。
土木犹可感,君心终不还。
终不还,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鉴赏

这首诗《弃妇怨》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以一位被遗弃的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她内心的悲愤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女子的命运与自然界的物象相联系,形象地描绘出女子被抛弃后的凄凉境遇。

“妾命薄,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开篇即点明女子命运的悲惨,暗示她并非因自身过错而遭抛弃,而是命运使然。“玉颜自昔误主恩,得奉馀光侍帷幄。”女子曾有幸得到宠爱,但好景不长,最终还是被抛弃。“兔丝横倒附青松,岂谓青松久难托。”以兔丝依附于青松为喻,表达女子对爱情的依赖与期待,却最终发现依靠不可靠。“前时糟与糠,妾与君同怡。今日粱与肉,知君惟对谁。”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突出女子情感的落差与失落。“君如大江水,妾如水底石。江水日夜流不回,石抵狂澜终不易。”以江水与石头的比喻,展现女子对爱情的坚守与忠诚,即使面对无情的江水也始终不变。“哭城城亦圮,洒竹竹亦斑。土木犹可感,君心终不还。”通过哭泣的城池、洒泪的竹子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女子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强调她的命运无法改变。“终不还,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最后,女子明确自己的命运,虽然悲苦,但并不怪责抛弃她的丈夫,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境界。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与命运面前的无力与抗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