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上巳前同潘幼南、邵息庵、庞聱、俞君实四老破山寺看玉兰,率成两律呈诸同游郢正并祈和章(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未知今是昔云非,五老年皆到古稀。
廉饮堂前玉兰放,大雄宝殿梅花飞。
春光劝客须尽醉,鸟声呼人且息机。
明朝花落更可惜,白头一瘦那得肥。
廉饮堂前玉兰放,大雄宝殿梅花飞。
春光劝客须尽醉,鸟声呼人且息机。
明朝花落更可惜,白头一瘦那得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破山寺赏玉兰的情景,充满了对时光流转、自然美景的感慨。首联“未知今是昔云非,五老年皆到古稀”以疑问句式开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暗示岁月如梭,人生易老。接着,“廉饮堂前玉兰放,大雄宝殿梅花飞”两句,通过具体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玉兰花在廉饮堂前绽放,梅花在大雄宝殿周围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春光劝客须尽醉,鸟声呼人且息机”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春光似乎在劝说人们尽情享受,鸟鸣则提醒人们放下世俗的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最后,“明朝花落更可惜,白头一瘦那得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匆匆、年华易老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