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其三)
唐 · 贯休
□雷车雨滴阶声,寂寞焚香独闭扃。
锦绣文章无路达,裤襦歌咏隔墙听。
松声冷浸茶轩碧,苔点狂吞纳线青。
唯有孤高江太守,不忘病客在禅灵。
锦绣文章无路达,裤襦歌咏隔墙听。
松声冷浸茶轩碧,苔点狂吞纳线青。
唯有孤高江太守,不忘病客在禅灵。
翻译
雷鸣般的车轮雨滴打在台阶上,伴随着寂静的香烟独自关闭门窗。华丽的文章无法送达,只能隔着墙壁听到邻家的歌声。
松涛声冷冽地浸润着茶亭的绿色,青苔贪婪地吞噬着线头的青色。
只有孤独而高尚的江太守,心中不忘患病的客人在禅房中静修。
注释
雷车:形容雨势大。寂寞:孤独、寂静。
焚香:点燃香料,常用于静思或祭祀。
闭扃:关闭门窗。
锦绣文章:华美的文字或诗篇。
无路达:无法传递或被赏识。
裤襦歌咏:平民百姓的歌声。
隔墙听:从隔壁传来。
松声:松树的声音,象征清雅。
茶轩:茶亭或有茶室的地方。
苔点:青苔的斑点。
纳线青:线头上的青苔。
孤高:孤傲而高尚。
江太守:地方官员。
病客:生病的人。
禅灵:禅修的静寂环境。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孤独感和怀旧情调的诗句。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与沉思。"雷车雨滴阶声"一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景,而"寂寞焚香独闭扃"则更深化了这种氛围,诗人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孤立无援。
"锦绣文章无路达"表明诗人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得到外界的认可与传播,而"裤襦歌咏隔墙听"则是诗人通过聆听邻里间流传的声音来获取精神上的慰藉。这些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松声冷浸茶轩碧,苔点狂吞纳线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依恋以及想要从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情。其中“松声”与“茶轩”的寂静冷清,与“苔点”的生机勃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复杂而又细腻。
最后两句"唯有孤高江太守,不忘病客在禅灵"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这里的“孤高江太守”可能指的是一位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官员,而“不忘病客在禅灵”则表明尽管诗人自己处于困顿之中,却仍旧挂念着远方的朋友,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真挚,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饱含才华却不得志的文人,对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