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癸卯复奉调帘之役,有感而作(其一)赏析

癸卯复奉调帘之役,有感而作(其一)

清末民国初 · 许南英
新学吾何有,从公今复来。
若凭文取士,终觉世无才。
洙泗木将坏,亚欧花未胎。
群公皆硕彦,何以报涓埃!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与社会人才关系的深刻思考。首联“新学吾何有,从公今复来”中,“新学”可能指新兴的知识或教育理念,“吾何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在新知识领域所拥有的不多的谦逊态度。“从公今复来”,则可能是诗人再次参与或关注教育活动的自我描述。

颔联“若凭文取士,终觉世无才”揭示了诗人对于仅凭文字考试选拔人才的担忧,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社会缺乏真正的人才。这里“文取士”可能暗指科举制度或其他形式的文字考试,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颈联“洙泗木将坏,亚欧花未胎”运用了洙泗(古代教育圣地)和亚欧的比喻,暗示教育传统可能面临衰败,而新的教育理念或方法尚未成熟。这反映了诗人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期待。

尾联“群公皆硕彦,何以报涓埃!”中的“群公”可能指的是当时的高层官员或社会精英,“硕彦”意为学识渊博的人。诗人在此提出疑问,面对众多的学识渊博者,自己又如何能有所贡献?“涓埃”在这里象征微小的贡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虚认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新旧教育观念,探讨了教育与社会人才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当前教育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