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式之诗卷
宋 · 方岳
七十行年戴石屏,同时诸老各凋零。
扁舟归去自渔舍,冷骨秋来更鹤形。
天地无情头尽白,江山有分眼终青。
剡溪定有人乘兴,月下柴门不用扃。
扁舟归去自渔舍,冷骨秋来更鹤形。
天地无情头尽白,江山有分眼终青。
剡溪定有人乘兴,月下柴门不用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七十行年:形容年事已高。凋零:死亡或离世。
扁舟:小船。
渔舍:渔民的住所。
冷骨:形容身体瘦弱。
鹤形:比喻清瘦的身形。
头尽白:头发全白。
江山有分:江山有其固有的规律。
眼终青:眼睛依旧明亮。
剡溪:古代地名,位于浙江嵊州。
乘兴:带着兴趣或兴致。
柴门:简陋的木门。
扃:关闭。
翻译
七十岁的我像石头屏风般经年累月,一同的老友们逐渐凋零离去。驾着小舟回归,我从渔舍出发,秋天的寒气使我形如孤鹤。
面对无情的岁月,我的头发全白了,但江山的美景依然如故,眼中始终充满生机。
我想剡溪定会有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在月光下打开柴门,无需锁闭,享受自然之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十高龄的老者,名叫戴石屏,与其他同辈人相比显得格外凋零。诗中的意象表明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老者乘坐扁舟返回自己的渔舍,这里的“冷骨秋来更鹤形”暗示了时间对身体的侵蚀,让人感到孤独和苍凉。
“天地无情头尽白,江山有分眼终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永恒不变与人类生命有限的感慨。尽管大自然没有情感,对人的生老病死漠不关心,但在这位老者眼中,天地间的山川依旧如故,保持着一份永远的青翠。
最后两句“剡溪定有人乘兴,月下柴门不用扃”则转向了一种超脱的情感。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便是在偏僻的小溪(剡溪),也总有人能找到内心的快乐和激情。而“月下柴门不用扃”则描绘了一个宁静、安全而又无拘无束的夜晚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类生命有限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哲思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