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西斋秋感二十首(其七)赏析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
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
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
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
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
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
祐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
朽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注释

孤灯:形容独自一人,灯火照明。
宣靖:北宋末年两个皇帝的年号,代指那个动荡时期。
鸭绿东:鸭绿江以东,指东北地区。
江之南:长江以南,泛指南方地区。
老翁:年纪较大的人。
文高:学问高深。
行急:行动果断,迅速。
名骤穹:名声突然大噪。
性命:生命。
物务:世间事务。
聚敛:搜刮财富。
法度:法律制度。
开边:开拓边疆。
祐符:吉祥的预兆或符瑞。
党:朋党,指政治上的派系。
粘斡:可能指敌方势力或对手。
朽骨:比喻人的死亡。
遗祸:遗留下来的祸患。

翻译

独自在孤灯下研读近代史,令人感叹的是宣和靖康年间的事。
他并非在鸭绿江以东起兵攻破中原,
而是在长江以南,一个临川的老翁。
他的学问深广,学术独特,行动迅速,名声如雷贯耳。
他对生死尚未真正理解,对世事也知之甚少。
他改革法律制度,发动战争扩张领土。
他并未因结党营私而获罪,却引来粘斡的进攻。
即使尸骨已朽,留下的祸患仍然无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寂的夜晚独自一人,借着孤灯阅读历史书籍,对于往昔岁月的动乱感到悲伤。"宣靖中"指的是唐朝的宣宗和靖宗年间,那是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而后面的"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北方边疆之战的忧虑,感叹战争并非发生在鸭绿江之东,而是在南方。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身处江南,遇见一位年迈的老翁。这个老翁"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表明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性格耿直,对于名利之事没有过多的追求。然而,他对于生命和命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世间的事务也感到困惑。

在下面的诗句中,"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描绘了当时政治混乱、军事频繁的情况。而"祐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则可能是指某种政治斗争或外来的侵袭。最后,"朽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往事的反思,认为有些过错虽已过去,但其带来的灾难却仍然在持续影响着后世。

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动乱时代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