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旅献獒图为居止善赋
明 · 曾爟
非熊非貙声豪雄,蹄高四尺行追风。
武王戎衣定天下,西旅献来名更隆。
止戈归马称平治,校猎沙场供祀事。
太保胡为戒后王,应恐禽荒坠先志。
獒搏鲜肥乃其职,嗾以噬人翻乱国。
阎公绘画岂无心,欲使当朝防失德。
阎公状物妙入神,龙眠效之尤逼真。
玉堂松雪善模拟,三贤造车同一轮。
披图细玩非花草,铁画银钩书法好。
居公慎勿示常人,留作传家子孙宝。
武王戎衣定天下,西旅献来名更隆。
止戈归马称平治,校猎沙场供祀事。
太保胡为戒后王,应恐禽荒坠先志。
獒搏鲜肥乃其职,嗾以噬人翻乱国。
阎公绘画岂无心,欲使当朝防失德。
阎公状物妙入神,龙眠效之尤逼真。
玉堂松雪善模拟,三贤造车同一轮。
披图细玩非花草,铁画银钩书法好。
居公慎勿示常人,留作传家子孙宝。
鉴赏
这首诗《西旅献獒图为居止善赋》由明代诗人曾爟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西旅献獒图的细致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述了图中的动物形象,非熊非貙却声威豪雄,蹄高四尺,仿佛能追风逐电。接着,诗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武王,穿着戎衣,平定天下,西旅献来的獒犬名声更加显赫。通过“止戈归马”和“校猎沙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祭祀的重视,同时借太保之口警示后世君王,防止沉迷于狩猎而忘却先人的志向。
随后,诗人转向对獒犬角色的探讨,指出其本应捕猎鲜肥之物,但若被唆使攻击人类,则会乱国害民。诗人通过阎公的绘画,表达了对道德与权力关系的思考,希望以此警示当朝者,防止失德。阎公的绘画技艺高超,龙眠和尚和玉堂松雪也擅长模仿,三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共同的追求。
最后,诗人提醒居止善,这幅作品不应轻易示人,而是要作为传家之宝,珍藏于家族之中,以供后代学习与借鉴。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艺术作品,更蕴含了深邃的道德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