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利交赏析

利交

宋末元初 · 仇远
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
士缘贫失节,交以利知心。
乍可昏求火,何堪昼见金。
狂澜回已倒,犹幸有山林。

拼音版原文

qíncónghéngzhídàojīn

shìpínshījiéjiāozhīxīn

zhàhūnqiúhuǒkānzhòujiànjīn

kuánglánhuídǎoxìngyǒushānlín

注释

仪秦:指秦国。
去:离开。
衡直到今:衡平之道持续至今。
士:读书人。
缘:因为。
贫失节:贫困导致失去节操。
交以利:交往以利益为准则。
昏求火:在黑夜中寻求光明。
何堪:怎能忍受。
昼见金:白天看到财富。
狂澜:社会动荡。
回已倒:倾覆。
犹幸:幸好。
山林:隐居山林。

翻译

自从离开秦国以来,一直遵循着衡平之道直到现在。
读书人因贫困丧失节操,交往中只看利益是否对自己有利。
在黑夜中寻找光明尚可理解,但在白天见到财富却难以承受。
社会动荡如狂澜已经倾覆,但幸好还有隐居山林的选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乱世中的困顿与无奈,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金钱交际的批判。诗人通过“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开篇,表达了自古以来的历史沧桑和个人的微小感慨。

“士缘贫失节”一句,指出士人由于贫穷而失去了本应有的品行。接着,“交以利知心”则批判了一些人只以金钱作为衡量友情真伪的标准。这两句话深刻揭示了社会风气的扭曲。

“乍可昏求火,何堪昊见金”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实的不满和痛心。即使是晚上寻求一点温暖之火也不容易,更遑论白天就能获得黄金。

最后,“狂澜回已倒,犹幸有山林”则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纯净自然的向往,即便是在混乱如涌动的大潮中,也还能够找到一片宁静之地。

整首诗语言质朴,但情感深沉,意境苍凉。通过对比和反衬,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友谊、品行与自然的珍视,以及对于物欲横流社会的批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