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四首(其一)
善哉祁黄羊,宣尼称其美。
如何百世下,不闻荐异己。
剡牍盈故旧,朝臣入朋比。
誉儿乃成癖,提携登膴仕。
非亲不知才,巧言或成理。
居然歆时君,圣训垂方轨。
政术出私门,天步困牛李。
乾坤遂闭塞,唐鼎竟以徙。
呜呼崔太傅,流毒曾未已。
词语解释
百世的意思:◎ 百世 bǎishì[all generations]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流芳百世...
避雠的意思: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
闭塞的意思:[释义](1) 基本义:(动)堵塞。 (2) (形)交通不便;偏僻;风气不开。 (3) (形)消息不灵通。 [构成]并列式:闭+塞 [例句]消息闭塞。(作谓语)交通闭塞地区。(作定语)...
不避的意思:◎ 不避 bùbì(1) [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不避艰险(2) [second to none]∶不让,不亚于,不差于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朝臣的意思:◎ 朝臣 cháochén[court councillor; courtier] 朝廷的大臣...
成癖的意思:(1).腹中积水成块。 唐 王焘 《外台秘要·疗癖方》:“因饮水浆,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聚而成癖。”(2).成为癖好。 宋 梅尧臣 《襄城对雪》诗之一:“晓幔忻以捲,虚堂睡成癖。”...
成理的意思:(1).固定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韩非子·大体》:“守成理,因自然。”(2).有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据其所言,乃凿然成理。”(3).治理。《战国策·秦策三》:“富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
方轨的意思:(1).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 清 顾炎武 《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2).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 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3).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 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
故旧的意思:(1).旧交;旧友。《论语·泰伯》:“君子篤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汉书·王莽传上》:“﹝公﹞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於故旧,篤於师友。”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我待亲去埋殯他,也见的我一点不忘故旧之意。”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二:“现在他们望见雪车来了,都想能认识他是谁。是本村的呢,还是父亲的故旧?”(2).陈旧,过去。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但是深印在脑筋里的故旧的遗毒,还一时不能洗清。”...
居然的意思:[释义](1) (副)表示出乎意料(不应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做到了);竟然。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件事来。(作状语) (2) (副)〈书〉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居然可知。(作状语) [构成]附加式...
流毒的意思:...
内举的意思:荐举亲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祁大夫 外举不弃讎,内举不失亲。”《旧唐书·代宗纪》:“故求诸必当,用制於中权;存乎至公,岂惭於内举。”《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 中国 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牛李的意思:(1). 唐文宗 时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结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 唐 人指 牛 李 之党,谓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
朋比的意思:(1).阿附;勾结。《新唐书·选举志上》:“向闻 杨虞卿 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按 詵 受国厚恩,列在近戚,而朋比匪人,志趋如此,原情议罪,实不容诛。” 章炳麟 《五无论》:“及设议院,而选充议士者,大氐出于豪家,名为人民代表,其实依附政党,与官吏相朋比,挟持门户之见,则所计不在民生利病,惟便于私党之为。”(2).结成私党。《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明史·张璁传》:“帝果疑诸臣朋比,乃命 璁 署都察院……覆讞,尽反其狱,倾诸异己者。”《...
乾坤的意思:◎ 乾坤 qiánkūn(1) [heaven and earth]∶天地扭转乾坤(2) [male and female]∶男女...
巧言的意思: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诗·小雅·雨无正》:“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汉书·东方朔传》:“二人皆伪诈,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清 刘大櫆 《赠姚咏棠序》:“古之怪伟魁梧不世出之士,为巧言所中伤者多矣。”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我晓得洋人初到,一定用巧言哄诱,还要施点小恩惠。”...
如何的意思:[释义](代)怎么,怎么样。 [构成]动宾式:如|何 [例句]近况如何?|此事如何办理?(作状语)...
善哉的意思:◎ 善哉 shànzāi(1) [fine]赞美之词。即“好啊”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传·昭公十六年》(2) 后为僧人用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又可以表示不满,犹言“罪过”...
剡牍的意思:简牍;文牍。古时剡木为简,故称。 宋 楼钥 《通添差教授王太傅启》:“抚躬甚喜,剡牘先之。” 清 钮琇 《觚賸·鸣钲荐试》:“﹝ 梅中丞 ﹞因面课而甲乙之曰:‘可售者仅二十人耳。’ 周水心 其首也。遂许其致剡牘於学使者。”...
圣训的意思:指经典中的圣人的教诲或教训。...
时君的意思:(1).当时或当代的君主。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夫渊源正大之理,不於事物而达之,则 孔 孟 之学真迂阔矣,非时君不用之罪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苏 氏此説虽主为时君用人而言,非正为此书而发。”(2).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称时君者,龟也。”...
私门的意思:(1).行私请托的门路。《战国策·秦策三》:“ 吴起 为 楚悼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 楚国 之俗。”《韩诗外传》卷六:“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关内侯 郑宽中 ﹞退食自公,私门不开。”(2).犹家门。私人的住宅。《后汉书·何进传》:“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宋书·王弘传》:“今履端惟始,朝庆礼毕,輒还私门,思衍家巷。”(3).权势之家;权贵者。《史记·晋世家》:“公厚赋为臺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 汉 桓宽 《盐铁论·...
太傅的意思:◎ 太傅 tàifù[a power offical] 官名。三公之一,职很高遣太傅赍黄金。——《战国策·齐策四》...
提携的意思:[释义](动)领着孩子走路,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构成]并列式:提+携 [例句]请你多多提携。(作谓语)...
天步的意思:(1).天之行步。指时运、国运等。《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朱熹 集传:“步,行也。天步,犹言时运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 唐 李邕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天步未亨,人事将殆。” 宋 司马光 《言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嗟天步之踖躩兮,长蛇洊其肆虐。”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诗:“迍邅天步遘阳九, 朱明 痛失皇纲纽。”(2).谓天体星象的运转。 南...
外举的意思:(1).谓荐举外人。《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 孔颖达 疏:“外举不辟怨者,若 祁奚 举讎 解狐 也。”(2).荐举出任外职。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内外之任,出处随宜,中间选用,惟内是隆,外举既頽,復多节目,竞内薄外,遂成风俗。”(3).指在外举兵。《南史·齐纪上·高帝》:“公神谋内运,霜锋外举,祅沴载澄,国涂悦穆,此又公之功也。”《南史·循吏传序》:“王略外举,未遑内务,奉师之费,日耗千金。”《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往者王业惟始,天步方难,参奉权...
未已的意思: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呜呼的意思:[释义](1) (叹)〈书〉表示叹息。 (2) 指死亡。他一命呜呼。(作谓语) [同音]乌乎、乌呼...
宣尼的意思: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 ,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 。见《汉书·平帝纪》。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 ,辞赋拟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 ; 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 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异己的意思:◎ 异己 yìjǐ[alien] 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亦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排除异已...
政术的意思:政治方略。《后汉书·安帝纪》:“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諫者,各一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政术甘疎诞,词场媿服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以君权变法,则 欧 美 之政术器艺,可数年而尽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