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赏析

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

唐 · 贾岛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
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试望明月人,孟夏树蔽岑。
想彼叹此怀,乐喧忘幽林。
乡本北岳外,悔恨东夷深。
愿缩地脉还,岂待天恩临。
非不渴隐秀,却嫌他事侵。
或云岳楼钟,来绕草堂吟。
当从令伊后,再往步柏林。

拼音版原文

míngyuèchángzàimíngyuèchángzàixīn
zàixīnzàixún

shìwàngmíngyuèrénmèngxiàshùcén
xiǎngtàn怀huáixuānwàngyōulín

xiāngběnběiyuèwàihuǐhèndōngshēn
yuànsuōmàiháidàitiānēnlín

fēiyǐnxiùquèxiánshìqīn
huòyúnyuèlóuzhōngláiràocǎotángyín

dāngcónglìngyǐnhòuzàiwǎngbǎilín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目:眼睛。
心:内心。
何得:怎能。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岑:山峰。
乡本:故乡原本。
北岳:古代五岳之一,指恒山。
东夷:古代对东方部族的统称。
地脉:大地的脉络,比喻故乡的地理环境。
天恩:上天的恩赐。
渴隐:渴望隐居。
侵:打扰。
岳楼:高大的楼阁,可能指名胜古迹。
令伊:指前人的榜样或前辈。
柏林:可能指有树林的地方。

翻译

明亮的月亮常在眼前,也常在心中。
它既在心中又在眼前,怎能轻易离去寻找。
试着看向那明亮的月亮,此时正值孟夏,树木遮蔽了山峰。
思念彼处,感叹此情,快乐的喧嚣使我忘了幽静的森林。
故乡本在北岳之外,我对东夷的悔恨深深。
希望大地的脉络能回归原样,不必等待上天的恩赐。
并非我不渴望隐居清秀之地,只是厌恶其他事务打扰。
有人说,岳楼的钟声会围绕着我的草堂响起。
我应当跟随那位先贤的脚步,再去柏林漫步。

鉴赏

这首诗作于唐朝,由诗人贾岛所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两句,以月亮作为媒介,传递着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月亮不仅映入眼帘,更沉淀于心田,表达了思念之深且恒久。

接着“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念,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诗人通过这种重复的方式,加深了情感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渴望和孤寂。

“试望明月人,孟夏树蔽岑”转而描绘了一幅夏夜景象,月光下的人物似乎被茂密的树木所遮掩,营造出一种隐约而不易触及的情境。这里的“孟夏”指的是初夏,而“树蔽岑”则突显了自然界对人世间隔阂。

“想彼叹此怀,乐喧忘幽林”表达了诗人在思念中获得的一种超脱与释然。尽管身处幽深的林中,但心中的欢愉和歌唱声似乎已经超越了现实环境的束缚。

“乡本北岳外,悔恨东夷深”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故土的眷恋。这里的“北岳外”指的是远离家乡的地方,而“东夷深”可能暗示着对边疆战事或异族关系的担忧。

“愿缩地脉还,岂待天恩临”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和平、结束战争状态的心愿。这里的“地脉”象征着国家的命脉,“天恩”则是对上天所赐福佑的期待。

最后两句“非不渴隐秀,却嫌他事侵。或云岳楼钟,来绕草堂吟。”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干扰的排斥。他渴望一种隐逸的生活,但又担心世俗琐事会打破这种宁静。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一位唐代士人对于亲情、故土、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索,以及对纯粹个人情感空间的渴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