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祝卫明经翘楚(其一)
明 · 成鹫
心空及第老维摩,家住林泉乐若何。
一水东西乔木古,三堂宾主老僧多。
萱花笑日悬弧矢,玉树临风响佩珂。
我在隔江遥望见,五云深处风巢阿。
一水东西乔木古,三堂宾主老僧多。
萱花笑日悬弧矢,玉树临风响佩珂。
我在隔江遥望见,五云深处风巢阿。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林隐居生活图景。首句“心空及第老维摩”以佛教中的维摩诘尊者为喻,暗示诗人内心空灵,超脱世俗,虽年岁已高,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接着,“家住林泉乐若何”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在林泉之间,生活得自在快乐。
“一水东西乔木古,三堂宾主老僧多”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氛围。一条河流将视野分为东西两部分,两岸古木参天,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三堂宾主老僧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与和谐,老僧们在堂中接待宾客,谈笑风生,展现了深厚的禅宗文化气息。
“萱花笑日悬弧矢,玉树临风响佩珂”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萱草(古代象征母亲)和玉树(象征家族的繁盛)赋予了生命,生动地描绘了家庭的温馨与繁荣。萱花在阳光下微笑,预示着家庭的幸福;玉树在微风中摇曳,佩珂(古代贵族佩戴的玉饰)的碰撞声,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最后,“我在隔江遥望见,五云深处风巢阿”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赞美。站在江边,远眺那被五彩祥云环绕的山峰,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宁静与神秘,风巢阿(可能指隐居之地)成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家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家庭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