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惠安寺增胜堂
宋 · 王铚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放鹤扫松径,呼猿开竹门。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放鹤扫松径,呼猿开竹门。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心:心灵。华严境: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或深奥境界。
圆机:圆融的智慧。
善根:深厚的善念或智慧根基。
一尘:一丝尘埃,象征微小的事物。
十胜:十个优胜,比喻众多成就。
繁:繁多。
放鹤:释放或召唤白鹤。
扫松径:清扫松树下的小路。
呼猿:呼唤猿猴。
开竹门:打开竹林的门。
妙高峰:奇妙的高峰。
住:停留。
忘言:忘记言语,达到无需言传的境地。
翻译
心灵如同华严境界,圆融的智慧更加深厚。哪怕一丝尘埃也能察觉,十个优胜也不算繁多。
放飞白鹤清扫松间小径,呼唤猿猴打开竹林之门。
在奇妙的高峰之上停留,客人来访也会忘记言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题名为《题惠安寺增胜堂》。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这里借用了佛教中的“华严”一词,意指宇宙之大、法界之广,暗示诗人内心世界之博大精深。接着提到“圆机”,可能指的是对佛法的圆融理解和运用,而“更善根”则是说这种理解能够加深其精神的基础。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中“清净”的追求,即使是一点尘埃(即世间纷扰)也要清晰地看到,而“十胜”可能指的是佛法中的某种修行成就,不会因为多而显得繁杂。
“放鹤扫松径,呼猿开竹门。”这里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放鹤”是隐士生活的一种象征,“扫松径”则可能暗指清理心灵的道路;“呼猿”则是在召唤自然界中的生物,而“开竹门”则给人一种幽静深邃之感。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某种高洁境界的向往,“妙高峰顶”是理想中的居所,而“客到亦忘言”则意味着即使有来访者,也不必多说什么,因为在这样一个超然世外的环境中,语言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佛教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与精神净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