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丸诗
明 · 王弘诲
伏不必熊渠虎,起不必皇初羊。
渴不必王烈髓,饥不必鲍靓粮。
请看崔家城东美一丸,犹堪米氏袍笏丈人当。
崔君昔垦塾前圃,此物瑩然出尘上。
传闻产自夷方来,旨小如拳今若鼓。
隐映霞蒸海气浓,绰约象函天数五。
摩珠曾照普庵堂,劫火难销韫玉光。
由来至宝终不灭,太极剖判云苍茫。
请君莫洒陵阳泣,讲堂应拟石渠集。
补天妙手更何人,支机好向云中拾。
渴不必王烈髓,饥不必鲍靓粮。
请看崔家城东美一丸,犹堪米氏袍笏丈人当。
崔君昔垦塾前圃,此物瑩然出尘上。
传闻产自夷方来,旨小如拳今若鼓。
隐映霞蒸海气浓,绰约象函天数五。
摩珠曾照普庵堂,劫火难销韫玉光。
由来至宝终不灭,太极剖判云苍茫。
请君莫洒陵阳泣,讲堂应拟石渠集。
补天妙手更何人,支机好向云中拾。
鉴赏
这首《石丸诗》是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对石丸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内在精神。石丸,虽小如拳,却能映霞蒸海气,显现出五数之象,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它曾照亮过普庵堂,即使历经劫火,其蕴藏的玉光依然难以磨灭。这不仅是一颗石丸,更是自然造化的奇迹,象征着至宝终将不朽。
诗人以“补天妙手”和“支机”为喻,表达了对石丸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发现并利用石丸一样,发掘并运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带来光明与进步。最后,诗人劝告读者,面对这样的奇珍异宝,不应悲伤落泪,而应将其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同石渠集一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比喻,展现了石丸的非凡之处,同时也传递了对知识、才华与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