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初访许子大龙图于东山大乘寺留饮观荔支赏析

次初访许子大龙图于东山大乘寺留饮观荔支

宋 · 李纲
物外仙家长自春,隐沦何必为逃秦。
祗应榴洞赠花者,便是桃源种树人。
丹荔枝头星灿烂,白云峰顶玉嶙峋。
主公留客非无意,端为出山多世尘。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次初访许子大龙图于东山大乘寺留饮观荔支》。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通过“物外仙长”、“隐沦”等词,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氛围。

首句“物外仙家长自春”,以“物外仙长”比喻超凡脱俗之人,他们自得其乐,不受外界季节更迭的影响,仿佛永远处于春天之中。接着,“隐沦何必为逃秦”一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并非为了逃避现实,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祗应榴洞赠花者,便是桃源种树人”两句,运用了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认为真正的隐士不仅在物质上有所馈赠,更在于精神上的播种与传承。

“丹荔枝头星灿烂,白云峰顶玉嶙峋”描绘了东山大乘寺周围环境的壮丽与清幽,丹荔果实如星辰般璀璨,白云覆盖的山峰则显得高洁而峻峭。这样的景致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最后,“主公留客非无意,端为出山多世尘”两句,表达了主人邀请客人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为了让客人暂时远离尘世的纷扰,体验到山林间的宁静与纯净。这一邀请,既是对客人的一种礼遇,也是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