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天目
元 · 宋无
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往深山寺庙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人的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山深林密的环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瓶锡”这一形象,将山石的坚硬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遥远的氛围。"藤萝昼掩扉"则描绘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藤萝缠绕的门扉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两句,直接指出了诗中人物——一位归家的僧人。"山藏翠微寺"不仅告诉我们寺庙所处的位置,更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僧向白云归”则表达了僧人对灵山胜地的向往和归属感。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两句,以“梵寂”二字传递出一种宗教仪式中的肃穆与宁静,而“风沉磬”则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使人仿佛能听到那清脆而又短暂的敲磬声。"禅深雪到衣"则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自然环境的交融,雪花轻落,如同时间静好。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两句,则是诗人对僧人往事的回忆。在这片曾经踏足的地方,连猿鸟都似乎与世间的喧嚣隔绝,共同享受着那份宁静。"忘机"二字,更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意境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