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司谏
宋末元初 · 陈杰
论建关时大,几微犯怨深。
功名归厚福,岁月老初心。
自以无前剑,那知不鼓琴。
空留忠愤在,斜月暮云阴。
功名归厚福,岁月老初心。
自以无前剑,那知不鼓琴。
空留忠愤在,斜月暮云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论:讨论。建:建立。
关:边关。
时:时候。
大:重要。
几微:稍微,细微。
犯:触犯。
怨:怨恨。
功名:功绩和名声。
归:回归。
厚福:深厚的福泽。
岁月:时光。
老:使...变老。
初心:最初的志向或决心。
自以:自以为。
无前剑:无敌之剑,比喻极强的能力。
那知:哪里知道。
不鼓琴:放弃音乐,可能指不再追求世俗享乐。
空留:空自留下。
忠愤:忠诚和愤慨。
在:存在。
斜月:黄昏的月亮。
暮云:傍晚的云层。
阴:阴沉。
翻译
谈论建立边关的重要性,哪怕细微的冒犯也会招致深深怨恨。功名利禄回归深厚的福泽,随着年华流逝,初衷依然不变。
自认为手中握有无敌之剑,却未曾料到会放弃音乐。
空留下忠诚和愤慨之情,伴随着黄昏的斜月和阴沉的暮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所作的《挽李司谏》,表达了对已故好友李司谏的深深哀悼和对其人品与功绩的敬仰。首句"论建关时大"暗示了李司谏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影响力,而"几微犯怨深"则揭示他在维护道义时可能遭遇的非议和困难。接着,诗人赞扬李司谏将功名视为厚福,一生坚守初心,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
"自以无前剑"比喻他锐利如剑,无人能及,"那知不鼓琴"则暗示他并非只有政治才能,还有艺术修养,琴声中寓含了他的情感世界。最后两句"空留忠愤在,斜月暮云阴"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李司谏虽逝,但其忠诚和愤慨之情如同斜月和暮云,长久地笼罩在人们心中,令人感怀。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充满敬意的挽诗,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