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万寿寺七松韵赏析

万寿寺七松韵

清 · 陈沆
不雨何为怒涛吼,绿云横铺三十亩。
生平入寺不拜佛,兹乃绝倒支离叟。
二松在左二松石,三松当中相配偶。
旁一大榆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
灵根日月照不到,元气自贯天地后。
我疑七松皆老龙,七龙上天成一松。
不然何故非枝叶,一一变化鳞鬣同。
传闻寺建自珰宦,幸未刻画遭俗工。
譬如高人寄庑下,俊骨肯受凡夫容。
六时常觉声沸耳,一尘不生何处风。
安得长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红。
不愿食之寿无穷,亦不愿作十八公。
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
歌成似闻松太息,白鹤下来烟外立。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沆所作的《万寿寺七松韵》,通过对万寿寺内七棵松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和感悟。首句以疑问起笔,质疑为何无雨却有涛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涛的气势。接下来,诗人赞美松树的翠绿如云,占地广阔,显示出其壮观的景象。

诗人强调自己平日不拜佛,但在见到这七松时却感到惊讶,称自己为“绝倒支离叟”,表达了对松树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松树的布局和形态,将它们比喻为成双成对的情侣,以及羞于与之相比的老榆树。

松树被赞誉为灵根,日月光照不到,却自有一股元气贯穿天地,诗人甚至想象它们是老龙化身,象征着神秘和力量。松树的自然风貌与寺庙的历史背景形成对比,暗示了高雅与世俗的对立。

诗人希望得到一把长柄斧,表达对松树长寿的羡慕,同时也表达了不愿追求长寿或权位,只愿保持松树般的骨节挺拔和内在生机。最后,诗以松树似乎在叹息和白鹤静立的画面收尾,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赞美了万寿寺七松的自然之美和超凡气质,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