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夏日登灵隐寺后峰赏析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唐 · 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拼音版原文

juédǐngfánshǔdēnglínsānzhōng
shēnluónántòuqiáogènghánfēng

shāndiéyúnxiáchuānqīngshìjièdōng
zhīxīngréntóng

注释

绝顶:山顶,极高的地方。
无烦暑:没有烦恼的暑热,指非常凉爽。
登临:攀登到达。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个时期,这里指盛夏。
深萝:茂密的藤蔓。
透日:让阳光穿透。
乔木:高大的树木。
含风:含有凉风,指树荫下凉快。
山叠:山峰层层堆叠。
云霞际:云和霞交汇的地方,形容极高。
川倾:河水倾斜而下。
世界东:比喻河流向东流去,涵盖了广阔的地域。
那知:谁知道。
兹夕兴:今晚的兴致,此时的心情。
不与古人同:与古代文人雅士的感受不一样。

翻译

站在山顶上没有丝毫热意,即使在三伏天里攀登至此。
茂密的藤萝几乎挡住了阳光,高大的树木间更显凉风习习。
山峰重叠直插云霄边际,河流倾泻仿佛世间东流。
谁能知道我今晚的兴致,与古人的感受并不相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登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这几句诗描述了夏天炎热的气候,但在山顶之上却清凉宜人。"三伏"指的是农历六月至八月间,每月有一个短暂的高温期,这里指的是整个夏季。"深萝难透日"形象地描绘了树荫下的阴凉,而"乔木更含风"则突出了大树在微风中的生动感。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这两句诗展现了登高望远后的壮丽景色。山峦如同堆积的云霞,而河流则像是倾泻而下的世界之源,其广阔与磅礴令人赞叹。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情怀,这种独特的夏日登山体验,是古人难以共鸣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