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修睦上人
应为山中胜概偏,惠持惠远多踪迹。
寻阳有个虚舟子,相忆由来无一事。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似不似,寄数字。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衣衫整洁无外客,一旦进入庐山云,消息全断绝。想来山中美景独好,慧持法师足迹多在深山。
寻阳有个名叫虚舟的人,他一直记挂我并无他事。
江边月光洒满岩前,此刻心境定与你相似。
是否相似,就写几字寄给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的《寄修睦上人》。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衣服田方无内客,一入庐云断消息。"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山中隐居的生活场景,"衣服田方"可能指的是衣被整洁有序,"无内客"则意味着没有外界来访者,"一入庐云断消息"表明进入这种隐居之地后,与世间的联系就此中断。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和逃避。
"应为山中胜概偏,惠持惠远多踪迹。"
这两句则更加深入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这种喜爱如何转化为对亲友思念的情感。"应为"表明这是应该发生的情况,而"山中胜概偏"则是说在山中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接着,"惠持惠远多踪迹"则意味着诗人在这片自然景致中留下了许多思念亲友的情感踪迹。
"寻阳有个虚舟子,相忆由来无一事。"
这里的"虚舟子"可能是指一种轻便的小船,而"相忆由来无一事"则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即对于过去与亲友之间的往事没有特别的留恋。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月光照耀在岩石前的景象,传递了诗人此刻的心境。这一幕美丽的自然画面,被诗人用来表达一种认为远方亲友此时也可能有着类似的感受和心情。
"似不似,寄数字。"
最后两句则更加抽象和含蓄,"似不似"可能是说难以确切描述这种相似的感觉,而"寄数字"则是一种传达思念的方式,比如通过写信等形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自然美景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亲友深切的情感,以及在自然中的孤独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