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枯木成禅师赞
宋 · 释德洪
扬广山头种性,雷衡洞里根苗。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道林枯木成禅师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位禅师修行的境界与成就。
首句“扬广山头种性,雷衡洞里根苗”以山头与洞穴为背景,形象地表达了禅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的决心与毅力,如同种子在恶劣条件下仍能生根发芽。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师修行的智慧与境界,法云象征佛法的广大与深邃,明暗体露则暗示了禅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力。道林知见香飘,则是禅师修行成果的体现,其智慧与修为如同香气一般弥漫四方,影响深远。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这一句通过对比春风吹不起与黄河冻连底,强调了禅师修行的坚定与持久,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与挑战,也如同黄河冰封时的坚韧,不会轻易被外界力量动摇。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则表达了禅师修行的专注与纯粹,追求的是内在的真实与完整,而非表面的完美或形式上的统一。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这一句运用了大千世界与一粒尘埃的对比,强调了禅师修行的广阔视野与细微洞察,如同一粒尘埃也能窥见宇宙的奥秘。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最后两句,以禅师置于掌间的修行状态,以及普请众人观看的姿态,展现了禅师修行的谦逊与开放,同时也体现了其修行成果的普遍意义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坚定的信念、深刻的智慧、纯粹的追求以及广泛的影响力,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