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居寺雨后次初上人韵
明 · 浦源
空庭修竹响琅琅,夜坐高斋语对床。
茶灶有泉分古涧,寺门无树掩寒塘。
禅心不动千峰暝,旅梦将归百里长。
岁晚荆南听风雨,故园何日守茅堂。
茶灶有泉分古涧,寺门无树掩寒塘。
禅心不动千峰暝,旅梦将归百里长。
岁晚荆南听风雨,故园何日守茅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寺庙中的宁静生活与内心的感受。首联“空庭修竹响琅琅,夜坐高斋语对床”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庭院中竹子摇曳的声音,以及诗人独自坐在高雅的书房中,与床相伴的静谧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茶灶有泉分古涧,寺门无树掩寒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的和谐。茶灶旁泉水潺潺,仿佛来自古老的山涧,而寺庙之门则被周围的树木环绕,寒塘映照着月色,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颈联“禅心不动千峰暝,旅梦将归百里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即使在群山暮色之中,他的心灵依旧保持宁静,仿佛不受外界影响。同时,他似乎在思考着即将结束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对归家的期待。
尾联“岁晚荆南听风雨,故园何日守茅堂”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岁末时节,荆南之地风雨交加,诗人听着窗外的风雨声,不禁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和那座简陋却温暖的茅屋。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处寺庙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禅意和故乡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