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使君(其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贾父来何晚,仁声满海康。
所餐惟薏苡,勿剪是桄榔。
白鹿行春色,青莺返夜光。
愧非徐孺子,下榻在君旁。
所餐惟薏苡,勿剪是桄榔。
白鹿行春色,青莺返夜光。
愧非徐孺子,下榻在君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赠吴使君》组诗的第四首。通过“贾父”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吴使君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声誉的赞美。
首句“贾父来何晚”,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吴使君到来之迟的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吴使君品德的敬仰,认为他的到来为地方带来了福祉。接着,“仁声满海康”一句直接点明了吴使君的仁德之名远播,使得海内安宁,百姓安康。
“所餐惟薏苡,勿剪是桄榔”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薏苡和桄榔分别代表了吴使君简朴的生活和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暗示他不仅生活节俭,还注重环境保护,不滥伐自然资源。
“白鹿行春色,青莺返夜光”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景象,白鹿在春天的草地上自由漫步,青莺在夜晚的月光下欢快地飞翔,这些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既是吴使君施政效果的侧面反映,也是诗人对其治理理念的赞颂。
最后,“愧非徐孺子,下榻在君旁”一句,诗人自谦并非如东汉名士徐孺子一般,却有幸与吴使君并肩而坐,表达了对吴使君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像徐孺子那样与贤者共事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使君形象的塑造和对地方治理效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