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其六)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发兵每叹白人头,况复艰危历九秋。
比景即看在内地,澜沧能免为他愁。
衣冠未许群羌僰,国士终难寄海鸥。
叹息祖宗规画远,西南容易弃并州。
比景即看在内地,澜沧能免为他愁。
衣冠未许群羌僰,国士终难寄海鸥。
叹息祖宗规画远,西南容易弃并州。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六首,作于庚子年十月十五日。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历史远见的感慨。
首句“发兵每叹白人头”,感叹每次出兵征战,自己已步入老年,岁月不饶人。接着“况复艰危历九秋”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艰难与持久,诗人经历了九个春秋的动荡与危险。
“比景即看在内地,澜沧能免为他愁。”这里提到的“比景”可能是指边境或相邻地区,“澜沧”则指澜沧江,泛指边疆地区。诗人担忧这些地方的安全,即使在自己的国土之内,也难以避免他人的忧愁。
“衣冠未许群羌僰,国士终难寄海鸥。”“衣冠”象征文人士大夫,“羌僰”指少数民族,诗人担心国家的文人士大夫和少数民族的安全,难以寄托于自由自在的海鸥之上,暗示了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
最后,“叹息祖宗规画远,西南容易弃并州。”诗人感叹先祖规划深远,却在西南地区轻易放弃了重要的战略要地,并州。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前国家政策的批评,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智慧的尊重。